2022年5月19日,秦创原·西安知识产权运营转化系列对接活动真正开始启动,同日,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暨第二届陕西秦创原科学技术创新创业大赛开始报名;5月20日,秦创原·西安航天产业链对接会在西咸新区举行。短短两天,一系列与秦创原建设相关活动密集推进,陕西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热情被加速激发。
2021年,陕西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5.48%,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38.67%,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3.23%……而这一系列数据,亦得益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推动。
“秦”,陕西的简称,代表老秦人干事创业的“拧劲儿”;“创”,是创新、创业、创造、创优;“原”,是要追根溯源进行研究,打造创新驱动高原高地,让创新成果源源不断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陕西省是科教大省,但从“科教大省”升华成“科技强省”却面临着基础研究薄弱、科技成果转化不够等挑战。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全力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力求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其总窗口设在西安西咸新区和西部创新港,各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各市都可以去参加了,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共同建设科学技术创新高地、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
4月25日,陕西西图数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图数联”)总经理刘洋一行,与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简称“西发公司”)就智能终端装备、3D人脸识别、视觉算法、智慧工厂4个要点进行了技术交流。最近刘洋正忙着与西发公司推进制作智能工具柜具体事宜。
西图数联是秦创原第一批入驻企业,主要依托于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统计学院,主攻3D人脸识别以及计算机视觉在工业和能源方面的应用技术。
刘洋介绍说:“我们已研发出来的技术能够说是‘过剩’的,但是将科技型成果转化为成熟的产品并推广往往比较难。幸运的是,自秦创原建设启动以来,除了奖补政策,西图数联在融资对接、人才政策、宣传推广等方面都享受到了一系列政策红利。”
“西咸新区给咱们提供了三年免租的政策,在金融扶持上面给我们落地补贴,在企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新区让我们推广产品……这些都是能给西图数联带来实际红利的帮扶。”刘洋说。
据了解,西图数联现已自主研发了2D人脸识别系列新产品、2D+3D人脸识别系列新产品以及线万元,预计今年营收将突破3000万元,未来五年公司年营收将达到5亿元以上,实现科创板挂牌上市。
西图数联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是陕西抓好要素投入和服务保障,优化科学技术创新生态,培育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的一个缩影。
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一年多来,已通过秦创原“1+N”政策体系为千余家企业累计兑现政策资金3.05亿元;设立总规模近80亿元的15支基金,形成涵盖从种子期到成长期的企业全链条全周期的投资体系,西安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一总两带”也已正式接入服务平台。
5月13日,西咸新区西部云谷三期——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里,一台数控滚齿机正在运转实验中。技术人员在控制面板按下几个操作键,一会儿功夫,一件无暗纹的齿轮零件加工完成。
这是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赵万华教授团队与秦川集团、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依托多年研究成果在秦创原落地转化的重点项目。2021年3月,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成为秦创原首批签约的创新研发平台之一,打响了陕西机床产业突破技术“卡口”的“第一枪”。
在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操作人员正在演示数控滚齿机的运转过程。人民网 邹星摄
“现有磨齿机床虽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近七成,但跟国际上一些品牌相比,产品性能、寿命还存在不小差距。”秦川高端齿轮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瑞亮说,“这次和赵万华教授合作不到半年时间,已经对原本的磨齿机床进行了改良,齿轮表面暗纹问题已基本解决,进入实验阶段,研发成功后该产品性能将逐步提升,可解决车辆变速时的噪音问题。”
在李瑞亮看来,如果单靠企业自身来研发项目,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足、科研投入分散、科研成本高昂都是巨大的短板,“我们只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验去模拟,没有理论研究为支撑,很难突破技术瓶颈。”
目前,秦川机床与赵万华教授团队计划合作研发新一代磨齿机床。“我们叫做惊艳市场的一台样机。”李瑞亮表示,“从前几十年的技术发展来看,国内工业母机研发基本都是对标国外技术,这次合作将抛开原有设计思路,不参照原有模型,打造一台全新样机,引领整个技术领域。”
这是陕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一个生动缩影。要解决产业链上的实际问题,就要全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产业和产品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加速赋能。
2021年11月8日,秦创原秦川集团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项目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签约落地。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集科学技术研发、产业化和孵化于一体的数字控制机床产业集群即将形成,这不仅将解决高档数字控制机床的“卡脖子”问题,还将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秦创原,从而推动数控机床产业链聚集发展。
自2021年3月陕西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来,陕西明确23条重点产业链,重点支持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和科技型企业落地,新建2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共性研发技术平台和9个创新联合体;建设190个省级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40余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84个“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两链”融合已初见成效。
西安邮电大学教授、陕西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晓莉认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推进创新“三器”(即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平台建设,能够完全满足创新企业各阶段发展的要求,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投资机构共聘科技经纪人,有助于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同时依托秦川高端机床研究院等组建8支共50人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及以创新项目和关键技术链接企业和科研机构,有助于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和创新技术的对接。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高校到企业,打造创新驱动高地,秦创原为创新主体和产业主体提供全方位的资源供应。让科研成果不只停留在试验台,让企业获得技术攻关的外部“智库”,秦创原正在开辟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活力更强的发展新路。
5月16日下午,在西安市经开区的西安中车永电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永电公司”)风电电机定子生产车间里,几位工人正在认真地进行嵌线绝缘包扎工作。该机组采用集成设计,在保证电机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机组成本。
在西安中车永电电气有限公司风电电机定子生产车间里,几位工人在进行嵌线绝缘包扎工作。 人民网 吴德锋摄
西安经开区作为西安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和顶梁柱,肩负着引领打造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的重要使命。此前,西安经开区12个首批秦创原创新、研发、展示中心已成功创建并挂牌。
自2021年3月以来,陕西举全省之力加速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除了西咸新区总窗口,陕西其他市区也纷纷积极做出响应,各得其所,各取所需,秦创原建设成效显著。
一年多来,作为陕西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西安高新区在推进秦创原建设成为陕西科学技术创新高地方面表现亮眼:
从整体布局来看,西安高新区目前建设有秦创原·西安高新区高能级创新平台、秦创原·西安高新区产业孵化转化平台和秦创原·西安高新区服务支撑平台。
其中,已建成的秦创原·西安高新区服务支撑平台之一的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丝路西安前海园),已完成了29家企业注册,前海金控西安分公司、世纪证券陕西公司、西高投等9家机构已入驻园区。
2022年,西安高新区将全方面推进182个秦创原重点项目建设,年度投资900亿元以上。
2月23日,西安市发布首批秦创原“三器”示范平台,雁塔AI创新基地成为入选的30个平台之一,雁塔区成为获批成果转化“加速器”平台的唯一区县。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助力下,宝鸡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60户,分别同比增长40%、22%,并与西咸新区、西安交通大学签署《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迸发。
咸阳高新区也紧抓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机遇,打造了国家级科技公司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形成了“筑梦·创享空间”“筑梦·创智空间”“咸阳高新锐境国际创新中心”等六大双创平台,不断的提高承载能力。
2021年全年咸阳高新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市级瞪羚企业3家,省级瞪羚企业2家。
据了解,今年陕西省还将开展多项任务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8%左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500亿元;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认定瞪羚企业200家以上,遴选入库培育30家拟上市后备科技企业。
时下,秦创原给三秦大地注入了科学技术创新的强大发展动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科创平台相继落地,科创资源加速聚集,作为陕西最大的科技孵化器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秦创原成为陕西高水平发展的强大引擎,慢慢的变成了陕西创新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在创新机制上走出了一条新路,比如能够最终靠深化与陕西省直部门工作协同等机制,加强与各地市的对接合作,完善全省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好总窗口作用。通过春种基金,助推陕西高校探索创新成果转化批量授权模式,实现实验室成果的市场培育和转化。”西安邮电大学教授、陕西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晓莉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
科研工作者、创新创业者、政府服务者……点点滴滴的创新资源,正通过秦创原这个创新驱动总平台,汇聚成一股股科创洪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两链”深层次地融合,赋能陕西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联系人:王经理
手机:131561872638
邮箱:2853760590@qq.com
地址: 济南市历城区荷花路街道宁华路288号